關閉

智慧房屋

組裝合成 (MiC) 的可搬遷房屋

香港社會的住屋需求不斷增加,「第三類別房屋」 ── 過渡性社會房屋因而出現,戰略性地處於公私營房屋二元分割傳統模式的空白地帶。由於社會對過渡性社會房屋有可移動及重用的需求,採用「組裝合成」建築法 (MiC)即能迅速和有系統地供應所需房屋。為了提升這種新型房屋的可持續性,本研究旨在從增進居民身心健康,促進社區服務和創新施工技術三方面提出適用的應對方案。

閱讀更多

由於過渡性社會房屋主要由非政府組織和法定機構(如市區重建局、香港房屋協會)提供,因此我們有迫切需要在單位類型和間隔設計上達到高度標準化,同時容許私人和公共設施進行適度的個人化設計,以配合不同機構的使命和服務對象。經過廣泛的社區參與,及建築業界的技術諮詢,我們以MiC技術為基礎提出了一個設計原型,嘗試滿足多個界別的不同期望。此外,我們採用了同類、小規模焦點小組的方式對設計原型進行了同儕互審,以評估將設計原型普及應用及規模化生產的可能性。

可擴展的MiC上層建築

建議原型為四層或更高的獨立建築,樓層數目受選址的地面承載力,以及樓梯、𨋢槽等抗側力結構元素所影響。立體式組件採用鋼框架構,並進行了鍍鋅處理以達到防蝕作用,樓梯、走廊、外牆、屋頂和預製鋼筋混凝土地基均採用組件式設計。可完全拆卸的組件連接和可移動的預製混凝土地基,使 MiC 建築可以靈活地拆卸或重新組裝。建議的建築系統將提升建築的可建造性、物料的可持續性和完全可重用性。參考海外同類項目,這些組件的預期使用壽命估計不少於50年,並至少可移動6次。

組件標準化

為了達到較佳的成本效益,所有單位均以標準主框架組件為主,並於其兩側安裝專用的子組件的概念所製成。通過排除對稱單位的設計需求,進一步減少子組件的變化,從而提高成本效益。

組件組合模式

雖然標準化的主框架設計構成組件的核心,原型亦提供了不同的子組件選項,為相應的住戶提供不同的內部佈局與配置。不同的非政府組織可按營運需求,靈活組合不同的組件,訂制不同的單位佈局。

共居單位 (二人)

重點
• 供兩人共用的單位
• 臥室可以分隔成私人生活空間
• 共用浴室、客廳和開放式廚房

家庭單位—1(三至四人)

重點

• 多功能單位:適合有一至兩個孩子的年輕夫婦

• 折疊式傢俱:沙發/雙人床和電視櫃/單人床 — 騰出更多空間用作臥室和客廳

家庭單位—1(三至四人)

重點

• 多功能單位:適合有一至兩個孩子的年輕夫婦

• 面積稍大,可分隔成房間以增加私隱度。

• 折疊式傢俱:沙發/雙人床和電視櫃/單人床—騰出更多空間用作臥室和客廳

無障礙單位(二至三人)

重點

• 專為年長夫婦與一名輔助生活的護理人員而設計

• 可供輪椅活動的無障礙空間(床位、廚房、淋浴間、櫥櫃)+ 長者友善/通用設計特色

• 折疊式傢俱:沙發/雙人床和電視櫃/單人床—騰出更多空間用作臥室和客廳

社區客廳

重點

• 社區客廳的設計旨在提供公共休閒空間,以促進鄰里之間的互動。

• 靈活的座位安排,鼓勵不同用途和群體的使用—最多可容納7-8人,所有居民,包括輪椅人士均可進入。

• 傢俱:書報架、桌上遊戲、水杯/小食、植物。

公共厨房

重點

• 由於所有居住單位只備有手提電磁爐的小型茶水間,根據《建築物條例》的規定,建築物內須額外提供一個公用廚房。同樣地,亦需配置一個較小的洗衣房組件。

• 設有多個電動工作檯以供使用,並提供雪櫃、微波爐、焗爐等共用電器。

• 靈活的桌位安排(1-8人),鼓勵住戶之間的社交互動。